阅读次数:2293 发表时间:2017-11-09 15:04:43
法院认为再婚后同住有违常理,驳回前妻动迁补偿诉求
男主人突然离世,为争公房动迁取得的安置房和补偿款,前妻谎称公房被征收前,自己一直居住其中,欲凭借共同居住人的身份,获得全部动迁利益。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定前妻不符合公房同住人条件,不享有动迁利益,改判驳回其全部诉请。
男主人离世,前妻盯上公房动迁补偿
2015年11月,因承租的公房动迁,卢毅获得一套安置房和一笔105万余元补偿金,可是房子和补偿金尚未交付,卢毅便于次年3月去世了。身后的遗产如何处置,立即让这个关系复杂的家庭“炸开了锅”。卢毅的前妻夏燕和她的儿子夏小伟将卢毅独女卢燕及现任妻子孙丽告上法院,要求取得全部动迁利益。
原来,卢毅共结过三次婚,卢燕是卢毅同第一任妻子所生。夏燕是卢毅第二任妻子,两人于2010年5月结婚, 2015年1月离婚,夏小伟是夏燕与前夫的儿子,卢毅和夏燕婚后没有生育子女。而孙丽与卢毅是2015年9月登记结婚,两人共同生活直至卢毅去世。
证人作证前妻系同住人,一审酌定20%征收利益
夏燕和夏小伟提出,他们俩户口均在被动迁房屋内并长期居住于此,且属于居住困难人员,应当优先给予安置房屋和补偿款;并且公房动迁时,卢毅享有居住权,卢毅去世后,居住权归于消灭,动迁利益应归剩余同住人,即夏燕和夏小伟两人所有。
卢燕和孙丽不同意夏燕和夏小伟的说法,表示被征收房屋是卢毅的婚前个人财产,离婚后夏燕已搬离此处,且其在本市有其他住房,而夏小伟则从未在该处居住,因此两人都不符合同住人的条件。
一审法院查明,夏燕基于婚姻关系将户籍迁入卢毅承租的公房且实际居住,具备房屋同住人资格。后虽经调解离婚,但双方当时并未对公房进行分割,这并不意味着夏燕丧失了公房的居住权。并且根据两位邻居的证言,二人离婚后仍共同居住于公房直至房屋被征收,故夏燕是公房的共同居住人。夏小伟未在公房实际居住,不是共同居住人。一审法院遂酌定夏燕获得公房20%的征收利益。
一审判决后,双方均不服,上诉至上海一中院。
离婚后各自再婚还能同住?法院二审思量常理人情
上海一中院二审查明,夏燕于2015年5月已经再婚。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首先,公房承租人卢毅是在签订征收补偿协议之后死亡,故卢毅属于安置补偿对象,其享有的征收补偿利益应作为遗产由其继承人继承;夏燕、夏小伟关于因承租人死亡,故所有征收利益应由剩余同住人享有的主张缺乏依据。其次,夏小伟虽然户口在被征公房内,但并未在房屋内实际居住。再次,公房使用权是卢毅在婚前取得,两人离婚后,夏燕在公房内享有的居住权已经丧失了基础;而在两人离婚后均已再婚的情况下,夏燕主张其仍继续居住在卢毅承租的公房内,显然有违常理,证人证言亦不足以证明夏燕离婚后仍实际居住在公房内直至房屋被征收。
综上,法院认为夏燕对不属于同住人,故不应享有征收利益,二审遂改判驳回夏燕、夏小伟全部诉请。
|